查看原文
其他

一组影像带你重温张江30年激情燃烧的岁月……

叶国标 祁豆豆 上海证券报 2022-08-01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1992年7月28日,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园,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一纸“施工图”在阡陌农田中大刀阔斧地推开。


今天,高科技园区正在变身为面积220平方公里的科学城,一幅新的宏伟蓝图引领张江迈向新征程。


——三十年沧海桑田。张江从盛产红菱与荸荠的乡野农田,演变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硬核主导产业集聚的科学之城。如今,张江科学城汇聚了约2.3万家企业、1800家高新技术企业、78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其中32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占上海市49%、占全国7%。张江,已成长为中国“智本”和资本双轮驱动、两翼齐飞的新高地、新引擎。


——三十年春华秋实。张江从“0到1”培育原始创新,科学城的科学特征日益明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研发机构加速集聚,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科研硕果源源不断从这里生成。令人惊喜的是,仅2021年,来自张江的发明专利授权就超过3.5万件,平均每天有近96个发明专利。


——三十年砥砺奋进。张江实现由“园区”向“城区”蝶变,“城”的印记在加深,“城”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国家战略引领。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说:“上海科创中心‘十四五’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的方向和任务。总体目标上,到2025年,上海将努力成为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的重要策源地。”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张江科学城被赋予了更大的使命和责任。


张江高科技园区


改革引领 成就开拓之城



1990年4月18日,浦东开发开放的号角吹响。1992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浦东开发开放国家战略,决定启动张江高科技园区建设,提出“建设成为科研、教学和高新技术产业集合的高科技园区”的目标。当年7月28日,张江高科技园区正式开园。


敢为天下先,这是张江给外界最鲜明的气质,也是吸引国内外各类市场主体在此落地生根的关键因素。


1994年,罗氏制药作为第一家外资企业进驻张江。时任上海市副市长、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赵启正引申“硅谷”的概念,在签约会上正式提出在张江建设“药谷”。此后,美力敦、礼来、GSK、诺华等跨国药企纷至沓来。首家研发机构(上海新药研发中心)、首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首个国家级研发中心[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等陆续落户……“张江药谷”逐步声名远播、享誉全球。


“张江在财税政策、人才政策、科技金融、科技成果转化与股权激励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和先行先试,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为企业发展和产品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后劲。”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告诉记者,他先后投资并支持了数十家张江企业实现IPO,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的张江精神赋予企业独特气质,这令其对张江企业格外青睐。


今年3月,启明创投将在张江培育近15年的仁度生物送上科创板。仁度生物董事长居金良说:“张江良好的创业环境与创业氛围、完善的政策扶持与政府服务、高效的产业配套与人才集聚效应,以及区位优势与发展态势,是吸引企业在这里落户的主要原因。”


“三十年来,张江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政策制度创新,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探索了一套符合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制度体系。”在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侯劲眼中,张江已成为治理体系创新的开拓之城。


三十年间,依靠上海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张江从政策层面打造制度创新优势,从机制层面探索高效运行模式。建设全国首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发明专利审查时间从3年缩短到3个月;建设张江跨境科创监管服务中心,物品通关时间从2至3个工作日缩短到6至10小时;推动全国首个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进境联合监管试点。承接市、区两级下放的121项审批事权,推动实现“张江事、张江办结”。张江以积极稳健的制度创新,持续推动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


自立自强 打造创新之城


“来到张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回国创业伊始,美迪西创始人陈春麟就将公司落户于此,18年过去了,他对当时的抉择更加自信而笃定。


陈春麟回忆道:“2003年我回国考察,曾去过很多生物医药园区,当时的张江药谷只有3栋楼,但我们预见这里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一是政策、二是开放、三是创新,这是我们看好张江的三大要素。”谈及对张江最深刻的印象,陈春麟毫不犹豫点赞“张江速度”。


事实上,美迪西就是“张江速度”的一个缩影。18年精耕细作,美迪西已经从一家不足10人的小公司发展为2000多人的科创板上市公司。伴随实验室从1000平方米扩展至70000平方米,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技术专长的科研人才也如群雁汇聚。在此过程中,陈春麟对张江气质有了更深的理解:“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始终把创新作为发展的原动力,紧紧围绕创新不放松,心想在创新上,力使在创新上。”


而打造策源能力卓越的创新之城,也正是而立张江的重要成就之一。


侯劲表示,三十年来,张江科学城的科学特质日益明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研发机构加速集聚,“从0到1”的原始创新持续增强。目前,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正在加快建设。张江已初步形成我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大科学设施集群,将成为光子领域国际科研的关键链接枢纽。张江实验室、李政道研究所、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等一批顶尖科研机构扎根张江。一系列重大战略科技任务有力实施:C919飞上蓝天,ARJ21飞机实现商业运营,“墨子号”量子卫星、“九章二号”量子计算机原型机等相继问世。


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显示,2021年,张江年度发明专利授权超过35000件,PCT专利申请超过1500件。现有在研新药超过660个,其中1类新药占比超50%,获批上市的1类新药已有17个,创造了全国乃至全球多个“第一”的纪录。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提出,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作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科创主战场,而立之年的张江正加快建设“科学特征明显、科技要素集聚、环境人文生态、充满创新活力”的国际一流科学城。


产业聚焦 构建奋进之城


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初的张江还处于开拓探索期,那么真正令张江步入“快车道”、实现后来居上的转折点是,1999年上海市政府实施的“聚焦张江”战略。


“聚焦张江”,即聚合资源,整合优势,一时间各种政策、人才、资源、资金、项目集中涌进张江。三十年间,张江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握数字化转型等重大趋势,依托基础研究和战略科技优势,持续推动固链补链强链,进一步壮大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硬核主导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引领功能,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驱动引擎。


张江,俨然是一座产业蓬勃发展的奋进之城。


中国“芯”在这里动能澎湃。三十年来,张江集聚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等企业约500家,已成为目前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最集中、综合技术水平最高、产业链最齐全的产业重镇之一。全球芯片设计10强中的7家在张江设立了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全球晶圆代工前5企业有2家总部设在张江,全球装备10强企业有6家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优势加速凸显。


“张江是半导体企业创业、发展的沃土和宝地,落户至今,借助张江完善的半导体产业优势,公司产品线及研发能力得到快速拓展,已经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提供先进数字成像解决方案的芯片设计公司。”扎根张江15年,韦尔股份财务总监贾渊深切地感受到,区域内上市公司无论数量或质量都实现了质的飞跃,形成高质量的产业集群、科技集群,是上海“科创地图”上高光汇聚的“硬核地带”。


创新药在这里“与时间赛跑”。三十年来,张江集聚1500余家生物医药创新主体,超过7万生物医药从业人员,已成为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研发机构集中、创新实力强劲、新药创制成果突出的全球创新引领高地。全球医药10强有7家入驻张江,全球医药20强有9家在张江设立开放式创新中心。截至2021年底,张江累计获批16项细胞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占全国约30%,国内获批上市的2款细胞治疗产品均来自张江。


“资本、人才、技术对于医药公司来说缺一不可,而在张江,你可以更高效地获得这些支持。” 君实生物副总经理张卓兵直言,张江的创新沃土对于初创期的医药公司来说,是一个具有完善服务平台的“孵化器”;对快速发展时期的医药公司来说是一个促进上下游产业链联动、不断吸引人才加盟的“助推器”。而依托长三角上下游产业链优势,又能进一步巩固公司的全产业链建设,为本土高质量生物药企业服务国内外病患奠定坚实基础。


智能制造在这里构建产业生态。三十年来,张江形成从硬件层到应用层的全链条人工智能产业自主研发生态,集聚600余家企业,已成为顶尖AI巨头集聚地,包括IBM、AMD、英伟达等智能领域跨国巨头,阿里平头哥、芯原微电子等自主AI芯片研发企业,云从科技、图麟科技等智能设备与边缘计算企业,七牛云、达观数据等智能数据分析企业,以及傅利叶、远景等AI赋能企业。此外,上海数据交易所已落户运行,张江人工智能岛已建成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示范区,持续为张江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服务科创 筑就梦想之城


张江双子塔——“科学之门”效果图


在张江,一个创业梦想实现需要哪些条件?


“你落地张江需要什么条件,我们就协同帮你创造什么条件;你需要什么帮助,我们就积极帮你协调。” 复旦张江董事长王海波清晰地记得,这是1996年他初到张江考察时园区工作人员对他的“承诺”。


王海波回忆道:“1996年的张江虽没有成片的基地建设,但开发开放的态度及创新孵化的决心着实打动了我们,这也是逐步吸引国内外科技创新企业落户张江的重要因素。”同年11月,王海波在张江创立了复旦张江。2002年、2020年,复旦张江分别在港股、A股上市。


据张江管委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张江一直在为创新主体提供贴心的服务,最早为创业者提供全套办公设施,哪怕你只是“背着书包”进来,也可以在张江立即投入创业。张江会整合政府扶持、产业联盟、公共技术平台及专家顾问等公共资源,为企业提供包括发展空间、投融资、公关、会计、法律服务、公共行政在内的一系列专业服务,陪伴企业快速成长、健康发展。


目前,张江共有双创载体100家,孵化面积共80余万平方米,在孵项目2500余个,在孵企业从业人员5万余人,形成了“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新孵化链条,是上海市双创载体集聚度最高的区域。


三十年来,张江的科技服务体系日趋完善,融通化、国际化和专业化特色日益明显,逐渐成为一座创新生态优良的梦想之城。


“当年聚焦张江,我们举全市之力向张江倾注资金、资源、项目;如今引领张江,我们要让人进得来、留得下、能干事、干成事,这就要建设生态。我们希望张江是科学之城,更是梦想之城。” 侯劲告诉记者,今年,就是要推动各项任务快启动、快落地、快开工、快建成、快产出,做到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


如今,位于张江城市副中心区域的双子塔——“科学之门”正在节节升高。建成后的“科学之门”将成为上海乃至全球瞩目的地标建筑,将是张江面向世界、欢迎全球创业者来张江共建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象征和标志,也将是一扇面向全国、面向全球的“创新之门”“创业之门”“智慧之门”“梦想之门”……



向上滑动阅览

张江的高光时刻


1992年7月28日


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园,园区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


1994年5月


第一家入园的外资企业——罗氏制药签约落户


1998年10月


园区第一个国家级研发中心——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成立


1999年8月


上海市政府实施“聚焦张江”战略


2000年12月


国内第一个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上海超算中心建成启用


2001年9月


中芯国际生产出第一枚8英寸晶圆


2003年10月


园区第一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GE中国技术中心启用


2004年4月


国内第一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SM/GPRS(2G/2.5G)基带处理芯片/软件及系统解决方案在展讯通信诞生


2011年11月


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个治疗类生物制品I类新药——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普佑克)上市


2016年2月


国家首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


2018年11月


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揭牌


2019年7月


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中有2家张江科学城企业:安集科技、乐鑫科技


2020年4月


张江“科学之门”东塔项目开工建设


2020年5月


《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正式施行,明确张江科学城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


2021年6月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揭牌成立


2022年


“科学之门”西塔核心筒完成结构封顶,东塔正在施工中


(记者 祁豆豆 实习生 何况 整理)


视频:仇子兴、祁豆豆   制片:薛婧

责编:郭晨希   校对:冯雯君

制作:何永欣   图编:张大伟   总审读:孙放

统筹:浦泓毅   监制:林艳兴   签发:潘林青



往期回顾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议


4451.3亿美元!这张成绩单亮眼


国防部回应涉台军事行动:行动是最有力的语言


避开锂赛道!储能市场新空间,竟在这里→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热线:王老师 021-38967805;版权合作:范老师 021-38967792。



好看,你就点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